我們在喂養寶寶時,希望能夠吃的飽飽的,這樣大人也很欣慰。不過對于嬰幼兒的話,由于消化系統尚未完善,加上這個時期的小孩并不知道饑飽,大人也不懂的掌握喂養量的話,這時一不小心就會喂養過度,導致寶寶出現積食情況。
寶寶如果出現了積食,就會食不好睡不安,容易造成小兒營養不良,是會影響到生長發育。寶爸寶媽們應引起警惕,那么如何判斷寶寶是出現了積食呢?我們通過以下三個表現來了解:
1、面部表現:我們可以先觀察寶寶的面部,若出現了積食情況,就會發現其鼻梁兩側發青,再看看舌頭,其舌苔發白厚膩。若是長期積食的寶寶,臉色還會發黃,呼氣時候家長是能聞到酸腐的味道。
2、腹部表現:在喂養時,發現寶寶吃的很少,但小肚子卻沒有癟下去,反而有點鼓鼓的。還有可能出現便秘癥狀,這是因為食物都堆積在腸胃中,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腸胃出現問題,使排便次數變少。即使排便也會出現量少且干燥,伴有臭氣排出,這些都是積食的表現。
3、肢體表現:原本是睡眠質量很好的寶寶,出現積食的話,總是在床上滾來滾去,變換各種姿勢,表現出很不舒服,有的寶寶還會磨牙和盜汗。除了睡不好,還會突然厭食,原本胃口很好,突然不愿意吃飯或者喝奶了,食欲明顯不振。這就表明孩子已經積食了。
寶寶出現積食該怎么辦?
1.如果是母乳喂養的寶寶,建議媽媽要根據寶寶的情況調整飲食,飲食清淡,多喝水,忌油膩辛辣。若是喂配方奶的寶寶,應嚴格按照比例沖調奶粉,要不然太稠會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如果寶寶已經開始添加輔食了,那么應注意營養均衡,多給寶寶提供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比如粗糧、果蔬類,且1歲內不能添加鹽和糖。到了能添加的年齡,也應少油、少鹽、少糖,忌辛辣。
2.讓寶寶多多運動,不要老是躺著,多動動是能有助于消化。家長們還可以給寶寶做被動操,例如雙手疊加在寶寶肚臍周圍順時針按摩肚子,幫助寶寶排出氣體。
3.寶寶吃飯的時候,不要給寶寶穿過緊的衣服,吃完東西后,不要讓寶寶過早躺著或運動。平時的飲食注意少食多餐,晚上時候不要吃的太多,可以多給寶寶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
以上就是寶寶出現積食的相關表現以及處理方法,如果懷疑寶寶出現了積食癥狀,上述方法未能緩解的話,也有可能是其他一些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這時一定要注意趁早帶寶寶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