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里可能很多人都不覺得骨質疏松有多嚴重,至多感慨是個小毛病。事實真的如此嗎?
骨質疏松已經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健康問題,尤其是這幾年骨質疏松的發病率在我國都是明顯增長的趨勢。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從前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有的骨質疏松危機,這幾年也常常出現在青年人身上。這是為什么呢?
骨質疏松是一種由多因素影響的復雜性疾病。骨質疏松是以特點為骨量降低、骨組織微結構受損、骨組織成骨及破骨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病。
除了我們常說的年齡增長、家族遺傳這些因素外,其實日常中那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何嘗又不是影響的誘因呢?比如吸煙、酗酒、缺乏運動、營養不平衡、缺鈣和維生素D、攝入過量咖啡因等等。還有要格外注意的是更年期中的女性,因為更年期女性在絕經后雌激素會大量下降,而雌激素本身就是能夠抑制骨骼的吸收,防止骨質疏松。所以更年期雌激素水平減少的女性患骨質疏松的風險高很多。
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骨質疏松呢?
在骨質疏松的早期其實并不明顯,但骨質流失會越來越嚴重,隨著這個程度的加重,身體的腰、背、髖骨部會出現疼痛或持續性肌肉鈍痛。疼痛嚴重時,可能伴有肌肉痙攣。夜間痛得比日間要重。嚴重的時候甚至還會發生功能障礙或骨折,影響到正常活動。
有沒有什么辦法能防治骨質疏松?
想要防治骨質疏松可以遵循五個原則三個階段。
總結五個原則就是:
1、提高骨峰值,增加骨量;
2、減少和延緩骨量的丟失;
3、抑制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
4、預防第一次骨折的發生;
5、增加鈣攝入,改掉不良習慣。
三個階段是按年齡段分的,一級預防就是從兒童、青少年時期開始。人的峰值骨量一般在30~35歲達到這一生的最高量值,所以一直到這個階段都是要避免或減輕骨質疏松的發生。中年階段是二級預防,這時候要避免骨質疏松骨折,抑制骨吸收,減緩中年人骨量丟失。第三級預防是老年群體,這時候要防止意外受傷和骨折,降低骨轉換率。
這些預防措施都可以通過增加攝入鈣、維生素D實現。生活中多吃鈣含量高的食物,例如牛奶、奶酪這些乳制品和豆制品,還有芝麻、海帶、海米、蝦皮都是高鈣食品。除了高鈣攝入,還需要攝入人體每日必需的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從魚肝油、沙丁魚、雞肝、蛋黃這些食物從獲取。
但是,光靠從食物補充維生素D遠遠還不夠。雖然維生素D是治療骨質疏松的基礎用藥,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普通的維生素D很難起作用,需要經過肝腎活化才行,因為只有活性維生素D才能在體內起效。可惜不是所有維生素D都是活性維生素D。所以一般醫生都建議直接補充活性維生素D,比如羅蓋全。羅蓋全里的成分骨化三醇就是現有的最有效的維生素D代謝產物。如果已經正在使用羅蓋全(骨化三醇膠丸),那么就不需要和其他維生素D制劑合用,以免出現高維生素D血癥。

補充了維生素D,還要別忘記補充陽光照射。日照的最好時期在早上九點前或下午三點后,選擇在柔和的陽光下散步半個鐘左右。不能暴露在過強的日光下,避免損傷皮膚和視力。經常堅持適量的鍛煉也能幫助提高骨量。
其實防治骨質疏松很簡單,但勝在需要堅持。在改正不良習慣方式的同時,可以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像羅蓋全那樣正規的補鈣劑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1]張志山.防治骨質疏松這樣做[J].保健與生活,2021(4):24-25.
[2]羅欣宇,張金梅.骨質疏松知多少[J].家庭中醫藥,2021,28(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