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yī)療水平的進步,對器官移植手術的需求越來越多,技術也變得越來越成熟。常見的除了腎移植手術,還有肝移植手術。
肝移植的探索開始在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直到不斷的臨床實踐以及免疫抑制劑的應用和改進,手術的存活率逐漸提高,肝移植就這樣形成一整套較為成熟的技術程序。

肝移植的適應癥
手術也有對應的適應癥,那么什么樣的患者是需要進行肝移植呢?
可以明確的是,處于肝病的終末期并有生命威脅的患者正是肝移植的適應癥。
但這個適應癥范圍是一直在變化的,以往從理論上說,肝移植只適用于那些存在嚴重肝臟基礎病變、肝切除術后剩余肝臟不足以維持必要功能的病人。其實肝移植適應癥范圍不只于此。
肝移植的存活
肝癌患者是主要進行肝移植手術的病人,尤其是無法手術切除的晚期肝癌病人。肝臟惡性腫瘤肝癌仍存在爭議。患者手術早期效果可能比較好,但由于術后處于免疫抑制狀態(tài),有些患者會短時間內就面臨腫瘤復發(fā)的問題。
剔除了因肝移植術后惡性腫瘤復發(fā)而降低肝移植術后長期生存率的影響因素,肝移植的意義是從惡性疾病轉變?yōu)榱夹约膊 2贿^近年來由于治療方式的改變與進步,減少了復發(fā)的風險,獲得了良好的長期生存,移植手術也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自研究發(fā)現(xiàn)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運用肝移植后的生存率大幅提高了,肝移植也成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首選治療方法。未運用肝移植的治療方法1、5、10年生存率僅為35%、14%、8%,而運用了肝移植后其生存率提高為95%、85%、75%。肝移植術后乙型肝炎的復發(fā)與很多因素有關,需要進一步結合HBV基因狀態(tài)等具體判斷。
兒童肝移植的適應證包括膽汁淤積性肝病、代謝性肝臟疾病、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外傷以及Budd—Chiari綜合征等。兒童肝移植的手術生存率也是比同期提高了。

肝移植手術方式
發(fā)展到現(xiàn)在,肝移植也有了很多新的手術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劈離式肝移植:將完整的一個肝分割成兩個,移植給不同的受者。能縮短受者等待時間。
活體肝移植:多為親屬獻肝,將一部分的肝臟移植給受體。
自體肝移植:全部或部分將肝臟移出體外修整。
還有其他的一些技術仍在改良,獲得進展中,希望能幫助緩解肝源短缺。
肝移植術后監(jiān)護
器官移植手術都會伴隨有排斥反應的,肝移植手術后的管理會直接影響患者的預后。所以術后應該加強監(jiān)護,防治術后并發(fā)癥。減少復發(fā)。
為了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和肝臟的存活率,都需要免疫抑制治療。長期管理是關鍵,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并定期復查,這有幫助于長期存活。
聽從醫(yī)生的指導建議去合理科學使用相關免疫抑制劑如:驍悉(嗎替麥考酚酯膠囊)。
驍悉適用于接受同種異體肝臟移植的患者中預防器官的排斥反應。

請按藥品說明書或者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參考文獻:
[1]夏強.肝移植[J].肝臟,2012,17(8):537-541.
[2]驍悉說明書
聲明
1.本文章的目的在于提供疾病領域的相關知識、提高疾病認知水平,非廣告用途;2.文章中涉及的信息僅供參考,請遵從醫(yī)生或其他醫(yī)療衛(wèi)生人士的意見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