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作為一種常見的肝病,發病率是比較高的,加上該疾病具有傳染性,所以很多人會“談肝色變”。特別是有乙肝的準爸媽,更擔心乙肝會傳染給下一代,如何阻斷母嬰傳播呢?下面我們了解一下。
我們都知道,乙肝除了會通過性傳播和血液傳播之外,母嬰傳播也是主要傳播途徑。多發生在圍生期,會通過HBV陽性的血液和體液傳播。
若沒有做好阻斷措施,新生兒感染了乙肝病毒之后,很容易演變成慢性乙肝。此外,感染子代患上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也會升高,且發病年齡逐代提前。
如何阻斷乙肝的母嬰傳播?
一、積極做好孕前檢查
對于準備懷孕的夫妻,孕前檢查是重要的一項。在懷孕之前一定要先去醫院進行孕前檢查,如果雙方的“乙肝兩對半”五項都是陰性,那么建議夫妻雙方按照規定去接種乙肝疫苗。
只有當表面抗體出現后才不易感染乙肝病毒,如果一方的表面抗原出現陽性,另一方表面抗原出現陰性,建議一方注射乙肝疫苗。尤其是父親乙肝陽性,母親乙肝陰性,女方一定要注射乙肝疫苗,等表面抗體出現后再受精懷孕,這樣才能避免下一代感染乙肝病毒。
二、孕期防護
對于乙肝表面抗原呈陽性的母親,則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也不要過于害怕,只要做好乙肝阻斷措施,也是可以孕育健康寶寶的。
在懷孕之前已經診斷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陽性者,還需檢測HBV DNA。在妊娠之前應積極遵醫囑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在治療期間注意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等到病毒載量和肝功能正常后,可以準備懷孕。
若懷孕后,才發現自己患有乙肝,不要驚慌失措。妊娠期間也是需要治療的,其治療適應癥同普通乙肝患者。不過妊娠期用藥的話,應選擇妊娠B級藥物,以免影響到胎兒,注意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藥物,不要擅自用藥。
三、新生兒及時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1)對于乙肝表面抗原陰性母親的新生兒,在出生12h內盡早接種10μg的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在1月齡和6月齡時,分別接種第二針和第三針的乙型肝炎疫苗。
(2)對于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在出生12h內需趁早接種100μg的重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同樣,在1月齡和6月齡時,也要分別繼續接種第二針和第三針的乙型肝炎疫苗。
第3針乙型肝炎疫苗接種后,1—2個月時需對嬰兒進行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抗-HBS)檢測。若乙肝表面抗原為陰性,而抗-HBS<10 mIU/ml時,應再按0、1、6個月免疫程序接種3針乙肝疫苗。若乙肝表面抗原為陽性,說明免疫失敗,需定期監測。
(3)如果是乙肝表面抗原不詳的母親,新生兒為早產兒、或低體質量兒,在出生12h內盡早接種第1針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滿1月齡后,再按0、1、6個月程序接種3針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4)對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在出生12h內,接種了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也是可以接受母乳的。
每個人都想孕育一個健康的寶寶,所以為了寶寶不被感染到乙肝病毒,準備懷孕的準爸媽們,注意按照上述的方法進行阻斷母嬰傳播。即使是乙肝媽媽,只要認真遵循醫生指導進行用藥,做好阻斷工作,也是可以生下健康寶寶。
參考文獻:
1、《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