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不啞,卻總沉默不語;他們不聾,卻對聲響充耳不聞;他們不盲,卻對周遭視而不見。他們就像一顆遙遠的“星星”,但卻閃爍著無盡的光芒,他們就是來自“星星的孩子”。
關于自閉癥
4月2日這天,正是“世界自閉癥日”。自閉癥,又稱為孤獨癥,是一種先天的神經發育障礙疾病,一般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作用所導致的,遺傳因素所占比重更大,目前尚無確切的病因。這種疾病一般起源于3歲之前的孩子,自閉癥兒童往往存在社交溝通障礙,并對周圍的一切缺乏興趣,喜歡沉浸于內心的世界中,不會與他人溝通,也不善于表露自己,因此又被稱作“星星的孩子”。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自閉癥發病率逐年上升,其發病率為0.7%。其中,12歲以下的兒童是高發人群,患病人群已達到200多萬人。
趁早識別自閉癥的早期表現
自閉癥的主要癥狀包括社交和語言障礙,以及重復的刻板行為。自閉癥的早期癥狀可以概括為“五不”(五少):
不(少)說:大多數自閉癥兒童有語言功能延遲;
不(少)應:孩子對父母的呼喚充耳不聞;
不(少)看:眼神交流異常,不太注意人,尤其是人的眼神;
不(少)指:缺乏適當的肢體動作,無法對感興趣的事物提出要求;
不當:指對物品的不恰當使用和相關的感覺異常,包括物品的旋轉、排列和持續的視覺探索。
如果發現孩子有上述癥狀,而且總是不愛說話,還總是不合群,一個人在角落里玩,常常有奇怪的動作和興趣愛好,家長就要引起重視了。
如果家長懷疑自己的孩子患有自閉癥,也可帶孩子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鎮衛生院進行兒童心理行為發育問題預警征象篩查。如果篩查為陽性,就要聽從醫囑及時轉診,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目前自閉癥沒有特效治療藥物,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是公認的最佳治療手段,一旦發現孩子有自閉癥傾向,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評估,獲得個性化矯正治療,可以明顯改善患兒在語言、社交、行為、認知以及情緒等方面的不足,幫助他們提升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
關愛“星星的孩子”,家長該怎么做?
1、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當孩子診斷出自閉癥時,相信有不少家長都覺得很崩潰,無法接受。此時,家長自身的壓力管理很重要。只有家長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學會釋放自身壓力,才可以幫助孩子接受規范的治療,保持良好的成長環境。
2、做好家庭分工與協調:對于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充分了解自閉癥的癥狀和特點,并分工明確,保持一致的養育方式和干預理念,這樣才能慢慢打開孩子的心房。此外,在跟孩子的溝通中要有足夠的耐心,樹立信心,不要將負能量傳遞給孩子,應做孩子堅強的后盾。
3、接受診斷、積極干預:當孩子確診為自閉癥或疑似自閉癥時,家長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只有早干預早預防,才能產生積極的長期效果。家長可以選擇醫院或者是專業機構,讓孩子接受系統、專業的干預治療,并且每天的干預時間應達到3~4個小時。
4、學習自閉癥相關知識:作為家長,也應該積極學習自閉癥的專業知識和專業干預方法,積極參與到孩子的康復訓練當中。比如可以觀察并記錄孩子上課的學習內容,及時與老師溝通,課后幫助孩子鞏固知識。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們一起關愛這個特殊的群體,給他們多一點理解和關懷,用愛為他們照亮未來!
參考文獻:
[1]趙鋒。觸摸心靈打開心門小龍威關愛"來自星星的孩子"[J].2022(12)。
[2]李向榮。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J].《山東教育》2021年第51期
[3]五彩鹿兒童行為矯正中心。中國自閉癥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