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最近天冷,出門記得戴帽子哦!”還沒等我緩過神來,同事就撩了我的發際線...
面對同事的突如其來“關懷”,小編內心發出哀嚎——
于是小編找了很多關于脫發的中醫資料,
中醫臨床認為脫發主要與濕熱內蘊、肝郁脾虛、肝腎虧虛和血熱風燥等病機有關,那么下面就來一一介紹分型,治療中成藥與食療。
1.濕熱內蘊型:主要表現為頭發油膩,頭發稀疏脫落,頭皮潮紅瘙癢,發根粘膩,口苦大便干,治療以清熱生發,健脾除濕為原則。
中成藥治療有除脂生發片,滋陰養血,祛風活絡,止癢除油脂;一次6片,一日3次。
食療:山楂、菊花、荷葉,枸杞各一份,烏龍茶2份,每次取10g,用開水泡飲,每日飲用3次。
2.肝郁脾虛型:主要表現為心煩易怒,神情抑郁,夜晚難以有個好睡眠,頭皮疼痛,腹脹,便溏等,治療以健脾生發,疏肝解郁為原則。
中成藥治療有六君子丸,補脾益氣、燥濕化痰,1次9克,一日2次。
食療:鮮藕500g、紅花5g、鴿肉200g,紅花用香油炸過,去渣取油,鮮藕跟鴿肉同炒,將紅花油淋在肉上即可。
3.肝腎虧虛型:主要表現為腰膝酸軟,脫發病程較久,發展緩慢,頭發稀疏脫落,伴隨頭暈,耳鳴目眩、口干等癥,治療以補益肝腎、填精生發為原則。
中成藥治療有精烏膠囊,補肝腎、益精血,一次6粒,一日3次;七寶美髯丸,補肝腎,益精血,一次6g,一日2次。
食療:首烏酒,制首烏150g、生地黃150g、白酒10kg,制何首烏與生地黃清洗后入酒壇,攪勻后封閉浸泡,每3天攪拌1次,約10-15天可開壇飲用,每次服10—15ml,一日2次。注意:對于肝功能不好請不要喝,另怕冷、面色晄白、食少便溏的陽虛或脾虛患者則當慎用。
4.血虛風燥型:主要表現為頭屑較多,毛發枯黃,頭皮瘙癢,前額兩側及頭頂部頭發稀疏而細,治療以滋陰潤燥,養血生發為原則。
中成藥治療有貞芪扶正顆粒,每次1袋,一日2次。
食療:黑芝麻30g、桑葉10g、何首烏20g、生地黃15g、加250mg水煎湯服用,每日2次。
脫發的治療原則是早期、長期、規范、聯合和個體化用藥,請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要隨意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