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周圍,有這樣一群“敏感星人”,他們得時刻小心身邊的過敏源,稍不留神就可能出現各種不適癥狀,像打噴嚏、瘙癢、皮疹、腹瀉等,嚴重的還會呼吸困難,危及生命。近年來,過敏性疾病的患病率不斷上升,全球范圍內已高達10-30%,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1世紀重點防治的疾病,2024年7月8日正是“世界過敏性疾病日”,旨在增強公眾對其的認識。
一、過敏性疾病的成因
過敏性疾病成因復雜,涵蓋遺傳、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其發病機制是免疫系統對無害物質(如花粉、塵螨、食物等)過度反應,引發炎癥和組織損傷。
二、過敏的常見癥狀
1.皮膚癥狀:常見表現為紅腫、瘙癢、起疹子,嚴重時會有水皰或脫皮。接觸某些物質后出現這些癥狀,可能是對其過敏。
2.呼吸道癥狀:如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常伴眼睛發癢、流淚,癥狀比感冒持續更久。
3.消化道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可能與特定食物或藥物攝入有關。
三、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過敏
1.觀察癥狀:留意癥狀出現的時間和環境,有無接觸特定物質。
2.記錄癥狀:詳細記錄有助于醫生診斷。
3.避免可疑過敏原:若懷疑,盡量避免接觸,觀察癥狀是否緩解。
4.咨詢醫生:癥狀嚴重或持續,應咨詢醫生或過敏科專家。
5.過敏原檢測:可能需進行皮膚點刺測試、血液檢測等確定過敏原。
四、過敏性疾病防治策略
1.過敏原防控
(1)改善生活環境:保持室內通風,減少塵螨、霉菌滋生,使用空氣凈化器。
?。?)避免接觸過敏原:了解自身過敏原,盡量避開。如花粉過敏者在花粉季減少外出并戴口罩。
2.藥物治療:包括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脫敏療法等。醫生會依病情和過敏原制定方案,患者需正確用藥。
3.免疫療法
?。?)特異性免疫療法(脫敏療法):針對過敏原,逐步增量給予提取物,改變免疫反應。
?。?)非特異性免疫療法:如注射胸腺肽提高免疫力,降低過敏反應。
4.健康教育:醫生普及知識,患者應學會自我監測管理,遵醫囑復查并調整方案。
5.生活方式調整
?。?)合理飲食:保持均衡,避免食用致敏食物。
(2)適度運動: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充足睡眠:良好作息,避免熬夜。
?。?)心理平衡:保持樂觀,減輕壓力。
過敏性疾病反復難治,除藥物治療和對癥處理,保持積極心態也很重要。過敏體質者應保持平和心態,適量運動,培養興趣愛好,正確對待疾病。
參考文獻:
[1]無."世界過敏性疾病日."生命與災害7(2018):1.
[2]祁林.關于過敏這件"小事"[J].中醫健康養生,2021,7(7):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