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放假,大家都免不了要有很多約會聚餐。也有不少人會對網絡平臺推薦的餐廳心動,選擇去“網紅店”打卡。
但有沒有人想過,那些 “網紅店”真的有保障嗎?沒有去了解過吃進肚子里的東西,你會安心嗎?如果是造假的店,沒有食品安全的保證,你還敢吃嗎?
這不,就在1月28日,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宣判了一起涉食物中毒行政處罰上訴案。涉事企業請求撤銷行政處罰的決定在最終審判決中被上海一中院駁回了,不僅處罰還吊銷了食品經營許可證。
其實這是一起關于食物中毒的案件,我們一起來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2017年7月19日,多名顧客在某“網紅店”就餐后都出現了腸道不適的情況,接到舉報后上海市某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馬上展開調查。
有68名顧客因食用“網紅店”奶油芝士醬制作的甜點后食物中毒,而供貨給“網紅店”的芝士醬系屬“網紅店”的中央廚房上海某餐飲公司。
隨后,該餐飲公司留樣的其他食品及門店配送食品被送去檢測,檢測結果發現沙門氏菌存在于其向部分門店配送的食品中,該病菌同樣從中毒人員的糞便中被檢測出。
這下可以說是妥妥的實錘了。不僅如此,有關部門還查出這家店的食品經營許可證有著很大的問題,存在套用造假的行為。目前涉事店鋪已關店了。


所以過年出去聚餐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學會辨別出哪些才是靠譜的餐廳。最重要的是要看店家有沒有對應的食品經營許可證,如果允許的話還要看下店家對食物的操作處理到底符不符合衛生規范。
那么,食物中毒是什么呢?
食物中毒是指進食被致病性細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學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者是含有自然毒素的動植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常見的食物中毒分為4類。
1、 細菌性食物中毒


細菌性中毒的機理又分為中毒感染和毒素中毒這兩種。
中毒感染有個前提。首先是食物被病菌污染,并大量繁殖到能讓人發病的數量,然后是人攝入這種含有大量活菌的食物。細菌一般是沙門氏菌屬中的某些細菌,蠟樣芽胞桿菌等。
毒素中毒型是食物被細菌污染后,在食物中生長并在適宜的條件下產生大量的外毒素所引起的中毒。常見的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有葡萄球菌腸毒素,肉毒梭菌素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癥狀是胃腸道癥狀,常伴有發熱。一般為集體突然暴發,病死率低。
2、霉菌毒素與霉變食品中毒


霉菌毒素中毒主要是指攝入了污染的食品中霉菌所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引發了急性的食物中毒。而常見的霉變食品有甘蔗、甘薯等。
3、化學性食物中毒


由食用了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品中毒。
4、有毒動植物中毒


由攝入有毒的動物性和植物性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怎么知道自己有沒有食物中毒?
一般來說,食物中毒的潛伏期短,都是暴發急性,且發病集中。食物中毒沒有傳染性的,只是患者有共同的進食史,在食后相繼發病。
食物中毒的表現都很相似,臨床表現上多見急性胃炎癥狀,如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痛和痙攣是食物中毒最易見的癥狀,疼痛的程度可逐漸發展到無法忍受。除此之外,食物中毒還可引起過度出汗、脫水、肌肉無力、視力模糊、發燒等嚴重的癥狀。
若出現上述癥狀但不能區分是食物中毒還是腸胃炎,應盡快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發生食物中毒該怎么辦?
·當中毒情況較輕時,可以嘗試采用催吐、導泄的方法讓有毒食物盡快排出體外。
·如果是誤食了變質的防腐劑,可以嘗試用含蛋白質的飲料或鮮牛奶灌服。
·因中毒導致身體腹瀉和脫水,要及時補充大量的液體,促進毒素的排除,減輕中毒。
·當中毒癥狀較嚴重時,應保持側臥位,防止嘔吐物堵塞氣道引起窒息。但在嘔吐的過程中不要喝水或進食,停止嘔吐后才立即補充水分。劇烈腹痛時可仰臥,彎曲雙膝,緩解肌肉緊張。
·保留中毒食物的樣本,送去醫院檢測。能確定是哪種中毒物質引發的中毒會對治療更有幫助。如果是外出就餐后遇到中毒,也建議保留證據以便日后再追究。
當然,發生食物中毒時最正確的做法都是立即去看醫生。如果自行急救無法緩解,或中毒癥狀已持續長時間和不斷惡化,特別是出現高燒、呼吸困難、嘔吐腹瀉不停等威脅到生命的癥狀時,更應盡快到醫院急救,以免發生生命危險。
新春佳節,康德樂大藥房提醒大家要注意飲食。因氣候多變,生禽肉類要恰當儲存,完全煮熟了再吃。外出就餐時應多加小心,預防食物中毒,避免吃到不潔的食品。祝大家過個健康幸福的新年!
參考文獻:
[1]胡維剛.食物中毒.生物學教學.2005(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