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腫瘤起病隱匿,早期沒有明顯或特征性表現,當出現癥狀時往往處于中晚期,錯過了手術治療的最佳時期。如肺癌,目前是我國發病人數最多的惡性腫瘤,2015年數據顯示,中國有約733,300新發肺癌患者及約610,200肺癌死亡患者,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均據腫瘤疾病首位。
錯過了手術,肺癌還有什么選擇?
確診肺癌后,只有符合體征才能進行手術切除。除了手術,化療也是肺癌治療中至關重要的環節,隨著化療藥物的不斷研發,新一代的化療藥在毒副作用方面有所減輕,患者化療期間的生活質量得以提升。
靶向治療的出現為則肺癌治療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靶向治療是什么?
靶向治療,又稱“分子靶向治療”,是指針對已經明確的基因靶點進行治療的方式。
如果說化療是大范圍殺傷,常常會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傷;那么靶向治療就是精準到點的打擊,對正常細胞的損害小。
肺癌基因靶點及靶向藥: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奧希替尼、埃克替尼等
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
尚無上市藥物
鼠類肉瘤濾過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體B1(BRAF)
索拉菲尼、威羅菲尼等,但目前在惡性黑色素瘤中的應用較為成熟,在肺癌中的療效有待更多臨床試驗證據。
棘皮動物微管相關蛋白樣4-間變淋巴瘤激酶(EML4-ALK)
克唑替尼、恩沙替尼、塞瑞替尼等
哪些人能用靶向治療?
并不是所有肺癌都能選擇靶向治療。
由于靶向治療藥物是根據明確的基因靶點研發的,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有靶點基因,只有基因靶點檢測陽性的患者,才能在對應靶點藥物治療中獲益。如ALK抑制劑適用于ALK基因檢測陽性的肺癌患者。
以ALK靶向治療為例,靶向治療流程大致如下:
1、進行ALK基因檢測
適用人群:
1)所有經病理學診斷為肺浸潤性腺癌(包括含腺癌成分)患者均需進行ALK檢測。
2)經活檢組織病理學診斷為非腺癌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推薦進行ALK檢測。
ALK基因檢測陽性可以接受靶向治療,如檢測陰性則可選擇檢測其他靶點,或與主治醫生商量更換治療方案,不建議盲目吃藥。
2、選擇靶向治療藥物
目前一代ALK抑制劑克唑替尼和二代ALK抑制劑阿來替尼均可用于晚期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如何選擇建議聽從主治醫生建議。
3、定期監測病情
靶向治療期間,建議每2-3個月做一次檢查,觀察腫瘤的變化。
4、如發現病情進展,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可再次進行基因檢測,,分析具體基因變異類型,包括獲得性突變和融合突變類型等,用于指導選擇最恰當的二線治療藥物。
耐藥在肺癌靶向藥物中較為常見,在接受克唑替尼治療平均11.3個月后,一部分患者會出現克唑替尼耐藥突變,繼續服用作用不大,可以選擇其他ALK抑制劑,如新上市的第二代ALK抑制劑恩沙替尼。
2020年底,恩沙替尼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準上市,適用于此前接受過克唑替尼治療后進展的或者對克唑替尼不耐受的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療。
在治療方面,恩沙替尼的臨床試驗關鍵研究BTP-42322中,入選了160例既往接受過克唑替尼治療(無論是否接受過化療,最多允許2線化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AL K陽性NSCLC患者,這些患者服用的劑量為每日225mg。由IRC評估的整體有效性數據如下:


圖:恩沙替尼說明書
同時,恩沙替尼在臨床試驗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皮疹和ALT升高、AST升高,大多為輕中度,經暫停用藥和/或對癥治療等可恢復或緩解。
整體而言,恩沙替尼是一個值得ALK基因檢測陽性、克唑替尼耐藥的肺癌患者關注的藥品。
參考:
谷瑞雪,邢影,蔡莉.ALK抑制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J].中國腫瘤,2019,v.28(02):49-54.
亢佳星,王靜媛.非小細胞肺癌驅動基因及分子靶向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基層醫藥,2020,27(03):381-384.
中國非小細胞肺癌ALK檢測模式真實世界多中心研究專家組,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分子病理學組.中國非小細胞肺癌ALK檢測臨床實踐專家共識[J].中華病理學雜志,2019,48(12):91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