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腫瘤,每個人都心存忌憚。有些人囫圇吞棗地了解腫瘤起因、癥狀等粗淺知識后,總會對號入座,懷疑自己就是潛在的腫瘤患者,在驚嚇中惶恐度日。
腫瘤的專業醫學定義是:致瘤因子導致細胞的遺傳物質發生質變,使人體基因不能正常表達,導致細胞開始異常增殖,從而形成的贅生物。由此,我們又可以知道,腫瘤算是一種基因病,不具備遺傳特性,但是可在全身發病。
一些人之所以談起腫瘤就瑟瑟發抖,都是因為對于腫瘤的認識度不夠,很多人會把腫瘤和癌癥混為一談。
在臨床上,腫瘤大概可以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大類。曾經在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導演,名叫伍迪·艾倫,他曾說:世界上最動聽的話不是『我愛你』,而是『你的腫瘤是良性的』。可見,并不是每一種腫瘤都是要人命的。
其實,良性腫瘤是一種生長緩慢且不發生轉移的慢性疾病,臨床上所說的脂肪瘤、乳房纖維素瘤、甲狀腺瘤、子宮肌瘤等常見疾病,都屬于良性腫瘤的范疇。
據悉,在現在的臨床診治當中,乳房纖維素瘤和子宮肌瘤這兩種婦科疾病的發病率日趨年輕化,且患病人數持續增長。很多臨床醫生,對于無明顯癥狀的乳房纖維素瘤和子宮肌瘤病人,都是采取尚不治療、只需定時檢查的診療方案。而對于已經出現明顯癥狀的病人,一般會選擇手術切除的方式。
基于此,一些確診了良性腫瘤的病人,無需太過于擔心生命問題,良性腫瘤很多時候能夠通過正確的治療,達到治愈的目的。但是,良性腫瘤病人一方面不能諱疾忌醫,另一個方面也不應該因為就醫恐懼,就拖延、放棄治療。
而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常常談癌色變,就是因為相對于良性腫瘤而言,癌癥才更為可怕。
我們常把惡性腫瘤統稱為癌癥,惡性腫瘤(癌癥)可以細分為三個類別,分別是:癌、肉瘤、母細胞瘤。所有的惡性腫瘤(癌癥)都是一種生長速度迅速,而且容易發生轉移,直接危害病人生命的疾病。
癌:是指在人體的上皮組織直接發生的一類惡性腫瘤,癌在當今社會的發病率最高,亦最兇險。
肉瘤:主要是指發生在人體結締組織、間質、肌肉組織,等人體部位的一類惡性腫瘤。
母細胞瘤:則是指發生在人體神經組織、未成熟組織、坯胎細胞的一類惡性腫瘤。
在我國,有一個全國腫瘤的登記中心,主要是負責收集全國腫瘤的相關數據,該中心會在每年第一季度發布最新的我國癌癥統計數據,但是每年的統計數據都滯后三年。
根據2019年最新發布的國家癌癥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癌癥)已經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重大影響因素,我國死亡人群中約有23.91%因惡性腫瘤(癌癥)去世。
因惡性腫瘤(癌癥)去世的人數,在近十幾年持續上升。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癌癥)的發病率人數約392.9萬人,死亡人數約233.8萬人,發病率和死亡率每年持續上升。
也就是說,當今社會,腫瘤人群的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發病率越來越高,已然成為健民生問題。但是,良性腫瘤屬于良性疾病,惡性腫瘤(癌癥)才是更讓人畏懼的重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