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北京市腫瘤防辦出版的《2020北京腫瘤登記年報》可知,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新增發病占全部女性新發癌癥的20.22%,10年間年均變化百分比為2.03%。≤45歲人群發病率快速升高,60歲發病率達到高峰[1]。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全球最新癌癥數據顯示,在癌癥分布類型上,乳腺癌新增人數達226萬,首次超過肺癌(221萬),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
由此可見,女性乳腺癌的發病率出現了明顯增長,目前很多女性朋友都很擔心被這個疾病纏上。乳腺癌的發生不但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影響,而且對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所以大家要重視疾病的預防。
但是,導致乳腺癌發生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一些女性可能對此并不清楚,以至于沒有辦法在生活中去主動進行預防。那么,今天就帶著大家來具體了解一下引起乳腺癌發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乳腺癌發病的原因還不是十分明確,一般認為和家族遺傳易感性、單身未生育、不正確的飲食、負面情緒以及本身有乳腺疾病等都是有一定關系的:
一、沒有清理自己的負性情緒
國內外不少研究發現,乳腺瘤的發生與心理因素存在密切聯系,特別是負性情緒與乳腺癌的關系更讓人關注[2-3]。長時間的不良精神狀態、失和的人際關系、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行為會影響機體神經、免疫和內分泌功能,降低機體免疫力,甚至誘發機體內正常的細胞癌變[4-6]。
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包括憂愁,悲傷,憤怒,緊張,焦慮,痛苦,恐懼,生氣等,無論這些情況是來源繁重的工作任務、情感問題、升學壓力還是復雜的人際關系,都是對健康沒有好處的,生活總要繼續。想要預防乳腺癌,建議朋友們要多注意管理和調控好自己的情緒,及時排泄壓力,樂觀面對生活。
二、乳腺癌也有家族史
眾所周知,有一些癌癥是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所以家族中有親人要是有癌癥的歷史,那么自己要引起注意了,尤其是直系親屬。例如,胃癌、乳腺癌、肺癌以及肝癌都有遺傳的傾向,如果還伴有高危因素一起出現的話,患病的幾率就會增大,一定要提高警惕。
三、單身未生育
單身沒有生育并不是患乳腺癌的直接病因,只是說可能會增加患病的幾率。因為結婚后,生育哺乳可以幫助女性自我調節,可以幫助乳腺充分發育以更好疏通乳腺管,繼而減少乳腺癌的患病幾率。
四、不正確的飲食觀念
現在很多女性很喜歡吃薯片漢堡、大魚大肉、奶酪蛋糕等食物,長期進食這些不但有增加肥胖的風險,還可能會導致乳腺疾病的出現。因為這些食物會增加體內的脂肪,脂肪中所含的類固醇可以在人體里轉化為雌性激素,然后刺激乳腺細胞過度增生,同時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就可能會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風險。因此,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要糾正許多的錯誤飲食觀念,注意培養健康的飲食,要合理飲食,控制脂肪的攝入,可以選擇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五、長期存在乳腺疾病,沒有積極治療及時治愈
很多朋友對乳腺類的疾病不是很重視,如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囊腫等,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對生活和健康造成影響。特別是乳腺增生,長期不治療是有可能會發生癌變的情況的,進而發展成為乳腺癌這個疾病,非常危險。
雖然引起乳腺癌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的一些誘發因素我們是能夠減少發生或者避免的,我們應該多多去了解這方面的內容,平時要注意自己的生活細節,針對病因主動去進行預防,降低乳腺癌的發病率。
但是,如果不幸罹患乳腺癌,大家要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配合醫生的方案。乳腺癌的治療一般包括手術、放化療、靶向藥物治療等。由于乳腺癌的治療離不開藥物的使用,所以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正確的藥物,生活中常見的藥物包括芙瑞,瑞寧得,依維莫司,法祿達,紫杉醇注射液,阿帕替尼,速萊,西帕替尼,希羅達等。
參考文獻:
[1]《2020北京腫瘤登記年報》
[2]Mahoney MC.Bevers T,Linos E,el al.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hreast cancer prevention through risk reduction[J].CA Cancer J Clin,2008,58(6):347-371.
[3]Miller AH,Ancoli-lsrael S,Bower JE,et al.Neuroendocrine-immune mechanisms of behavioral comorbiditie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J Clin Oncol,2008,26(6):971-982.
[4]Crary WG,Crary CC.Emotional crises and cancer[J].CA Cancer J Clin,1974,24(1):36-39.
[5]Gates CC.The"most-significant-other"in the care of the breast cancer patient[JJ.CA Cancer J Clin,1988,38(3):146-153.
[6]Klein WM,Stefanek ME.Cancer risk elicitation and communication:lessons from the psychology of risk perception[J].CA Cancer J Clin,2007,57(3):14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