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新聞周刊》近期報道,人類之所以越來越肥胖,主要跟人類所處的環境有關系。同時,亦有研究顯示長期過度肥胖容易引發癌癥。
《新聞周刊》的報道中指出,現代人肥胖患病率的提升,主要是因為環境的變化,環境變化主要包含了高卡路里食物的消耗以及體力活動水平的降低。也就是,減肥失敗并不是意志力不夠強,而是環境導致的。
在國際上,判斷一個人是否屬于肥胖體質,都以Body Mass Index (BMI)為主要標準,BMI=體重 (公斤)/ 身高 (米) 平方。
根據BMI的大小,大致可以分為標準、偏瘦以及肥胖三種人群。BMI=18.5-24.99,屬于標準體重;BMI<18.5,屬于偏瘦;BMI≥25,則屬于肥胖。其中,偏瘦和肥胖還可以根據BMI大小分為不同的級別。
偏瘦人群的三個級別:
輕度:BMI=17-18.49
中度:BMI=16-16.99
重度:BMI<16
肥胖人群的五個級別:
肥胖前期:BMI=25-29.99
肥胖:BMI≥30
一度肥胖:BMI=30-34.99
二度肥胖:BMI=35-39.99
三度肥胖:BMI≥40
BMI是一項重要的健康體重,不管體重是較輕還是肥胖,都對健康無益。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引發癌癥的相關原因當中,肥胖占據了其中的30%-35%。也就是說,過度肥胖是引發癌癥的重要因素之一。
為什么肥胖會引發癌癥?
雖然說肥胖可引發癌癥的發生,但并不是每一個肥胖病人都會患上癌癥,肥胖人群是否會患上癌癥,還跟生活習慣等方面相關。至于肥胖引起癌癥的原因,簡單概況主要為:
1.肥胖的人體體內都囤有大量的脂肪,而過量的脂肪會產生更多的雌激素,人體體內雌激素的增加,直接增加了罹患乳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2.肥胖的人容易患上更多的慢性炎癥,慢性炎癥長期得不到良好的治療,容易導致癌變,或者是增加癌癥發生的風險。
3.肥胖人體中過量的脂肪細胞還能產生除了雌激素外的一些特殊激素,比如瘦素。瘦素能夠促進細胞的增殖,很多癌癥的出現都是因為細胞增殖紊亂而引起。
4.肥胖人體的血液當中含有的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的水平,相對于標準體重的人群來說更高,而IGF-1能夠促進一些腫瘤的發展。
肥胖不但能夠引發冠心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骨關節炎等慢性疾病的發生,長期肥胖更有可能會引發癌癥。曾有大型研究已經明確:因為肥胖導致發病率提升的癌癥種類主要有:乳腺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腸癌、胰腺癌、膽囊癌、腎癌、甲狀腺癌。
WHO指出癌癥可防可治,對于癌癥的預防,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控制標準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