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在患上癌癥的人數越來越多,癌癥更像是感冒一樣在我們身邊頻繁出現。對此,很多人不由得發出這樣的疑問:是不是現在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患上癌癥,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呢?
每年,國家癌癥鄭重都會發布關于我國最新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最近幾年的統計數據都在顯示:我國新發惡性腫瘤的病例在不斷增高,而惡性腫瘤死亡率也在不斷增高。
但是,我們也能從發布的統計數據當中明確了解到: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的。這是什么意思?其實就是,在我沒過,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從人群年齡達到40歲之后開始快速升高,60歲則是惡性腫瘤集中爆發的年齡階段,并在人群年齡達到80歲的時候達到發病高峰。
看到這樣的統計數據,不少人戲謔戲稱:活得越久越容易得癌癥。那么,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們都知道,人只要活著,身體里面的細胞都會在不斷的進行分裂,而每一次的分裂都有可能產生癌細胞。但是身體力壯的時候,分裂出癌細胞的概率比較低,而且即使分裂出了癌細胞,這些癌細胞還會被人體免疫系統里面的免疫細胞清除消滅掉。
但是,當人的年齡逐漸增加,人體各項機能開始“滑坡”的時候,免疫系統的免疫細胞也會“退休”。而這個時候分裂出來的癌細胞則不能被及時清除,然后癌癥細胞就會通過自身的不斷分裂增殖,然后開始瘋狂的生長,從而引發癌癥。
也就是說,古人之所以很少發生癌癥,真的是因為古人的平均壽命更短。但是,現代人平均壽命更長,并不意味著一生當中一定會患上癌癥的。
癌癥的發生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需要多種不合理的生活習慣加上時間的推移,才會爆發出現的。在現實生活當中,引爆癌癥發生的因素還是有比較多的,主要可以概況為:2個代謝、2個環境、4個行為、7種飲食、8種感染:
兩個代謝因素:體重超標和糖尿病,也是引起癌癥發生的重要代謝因素。
兩種環境因素:因為全球表暖而增長增強的紫外線輻射,以及工業化發展導致的PM2.5污染,都是引起癌癥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大行為因素:吸煙、二手煙、飲酒、缺乏鍛煉,是最為常見的引起癌癥爆發的因素之一。
七種飲食因素:蔬菜攝入不足、膳食纖維攝入不足、水果攝入不足、鈣攝入不足、紅肉攝入過量、加工肉類攝入過量、腌菜攝入過量。
八種感染因素: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導致胃癌發生的重要因素,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則是導致肝病的導火線,人乳頭狀瘤病毒是宮頸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人類皰疹病毒8型則是唇癌、外陰癌、子宮頸癌等癌癥的致病因素,EB病毒是導致鼻咽癌的重要致病因素,而華支睪吸蟲也就是肝吸蟲是肝癌的常見的致病因。
現代人壽命長并不是一種什么錯,反而可以體驗更多的生活樂趣,但是健康的體魄才是前提。在日常生活當中,為了盡可能的預防癌癥的發生,我們要盡可能的避免2個代謝、2個環境、4個行為、7種飲食、8種感染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