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也是人體組成的一部分,人體內外均寄生著很多不同的細菌菌群,如腸道、皮膚、口腔、呼吸道等,有的菌群甚至在人體中起著重要的生理作用。舉一個側面的例子,很多酸奶、飲料廣告中宣稱含有腸道益生菌,能夠幫助調節腸道健康。
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幾個詞經常在廣告中聽到,但相信很多人不知道具體指的是什么,只能通過廣告得出一個結論:對腸道有好吃的細菌。
益生菌是在健康人或動物的正常菌群中,通過人工選種、培育繁殖后,以不同的技術制成活菌制劑及其代謝產物,通過口服等多種方式使其回到原來的環境,繼而發揮自然生理作用。常見的益生菌有酪酸梭菌、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地衣芽孢桿菌、酵母菌等。
益生元是指能夠選擇性刺激體內有益菌增殖的物質,通過促進有益菌的繁殖,進而抑制有害菌生長起到調節菌群的作用。常見的有乳果糖、蔗糖低聚糖和大豆低聚糖等,人體不吸收,但能被腸道有益菌利用。
合生元是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復合制劑。
益生菌對人體有哪些益處?
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屬于微生態制劑,在2010年第9版國家藥典中,首次增加了“微生態活菌制品總論”一章,目前已有多種微生態制劑獲批上市,如整腸生、米雅、益君康、杜密克等。
源:微生態制劑的應用研究進展,臨床合理用藥2018年5月第11卷第5C期,袁莉娟,劉愛民,李藝,胡欣
包括益生菌在內的微生態制劑對人體的作用是調整和保持微生態平衡,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起作用:
保護:補充腸道有益菌:與腸道黏膜形成屏障,降低腸道通透性,防止腸道內細菌和內毒素位移;
抑菌:與有害菌競爭,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生長,阻止致病菌的侵入與繁殖,調節腸道內菌群;
平衡:調整、重建腸道菌群間的微生態平衡;
免疫:通過對腸道上皮細胞和免疫細胞的作用,調節腸道黏膜過度的免疫炎癥反應;
營養:發酵糖類,產生醋酸及乳酸,促進腸道蠕動,參與合成維生素B、K、煙酸、葉酸等。
目前臨床對益生菌的研究逐漸增多,臨床應用上以腸道疾病為多:
疾病 | 益生菌作用 |
腹瀉 | 減少腹瀉持續時間和糞便總量 |
便秘 | 恢復腸道菌群平衡,保水潤腸,適合孕產婦使用 |
腸易激綜合征 | 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
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 抑制艱難梭菌毒素對宿主腸上皮細胞黏附,并通過免疫反應起到積極作用 |
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 | 加用益生菌不僅不會降低幽門螺桿菌的清除率,還可以降低腹瀉的發生率 |
肝性腦病 | 補充和刺激有益菌生長,抑制有害菌繁殖,從而減少氨生成,還可使腸道pH值降低,將氨轉變為難吸收的離子型銨排出體外 |
慢性肝功能衰竭 | 改善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腸道菌群失調,降低其血漿內毒素和細胞因子水平,有利于延緩病 |
阿爾茨海默病 | 雙歧桿菌、乳酸桿菌作為調節腸道微生物的有益菌群,能代謝產生谷氨酸,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降低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率 |
結直腸癌(CRC)預防 | 一級預防中讓人群(尤其高危人群)日常飲食中注意補充益生菌,可降低CRC發病率;二級預防中益生菌可降低CRC癌前病變;三級預防中益生菌可緩解CRC圍手術期及放化療過程出現的腸道功能紊亂癥狀、增加抗腫瘤療效等 |
益生菌對人體的作用正在不斷被挖掘和使用,但益生菌制劑服用的時候不注意,有可能會導致益生菌活性下降,影響藥效,例如:
1、熱水送服:益生菌通常被做成活菌制劑,溫度過高會導致細菌被滅活,影響藥效,應當以溫開水或溫牛奶送服;
2、空腹服用:胃酸會影響益生菌的有效活性,最好在餐后服用;
3、與抗生素一起服用:抗生素會抑制益生菌活性,甚至殺滅益生菌,因此不宜同時服用,如果需要服用兩種藥物,應該最少間隔2個小時再服用;
4、其他不宜同服藥物:鞣酸、鉍劑、氫氧化鋁、藥用炭、蒙脫石等。
參考:
袁莉娟, 劉愛民, 李藝,等. 微生態制劑的應用研究進展[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15).
王文建, 鄭躍杰. 國內益生菌制劑臨床應用狀況分析[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09, 21(1):70-72.
程海霞, 賈增增, 徐月姣, 等. 益生菌應用于結直腸癌三級預防中的研究進展 [J] .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8,35( 7 ) .
李中信, 趙召龍, 成士超等. 2018版ESPCG《益生菌在下消化道癥狀管理中的應用國際共識》更新解讀[J]. 中國全科醫學, 2018, 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