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名稱】 | 通用名稱: 注射用丹參多酚酸 漢語拼音:Zhusheyong Danshenfensuan
|
【成份】 | 丹參多酚酸;輔料為甘露醇。
|
【性狀】 | 本品為淺棕色至棕色的粉末或疏松狀物;有引濕性。
|
【功能主治】 | 活血通絡。用于中風病中經絡(輕中度腦梗死)恢復期瘀血阻絡證,癥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謇,偏身麻木等癥狀。
|
【規格】 | 每支裝0.13g(含丹參多酚酸100mg)
|
【用法用量】 | 靜脈滴注。一次 1 支(100 mg),臨用前,先以適量 0.9% 氯化鈉注射液溶解,再用 0.9% 氯化鈉注射液 250 ml 稀釋,一曰 1 次。用藥期間需嚴格控制滴速,不高于每分鐘 40 滴。療程 14 天。
|
【不良反應】 | 1、過敏反應:個別患者用藥后出現局部皮疹、紅斑、瘙癢或皮膚潮紅、面紅、出汗等,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停藥觀察。 2、少數患者用藥后出現眼脹、頭脹、頭痛、頭暈等癥狀。 3、544例患者中有1例用藥后出現自覺全身發熱,但體溫未見升高。 4、少數患者用藥后出現肝功能(ALT)、心肌酶(CK、CK-MB)等指標升高。 5、少數患者用藥后出現血壓的波動(降低或升高)。 1、過敏反應:個別患者用藥后出現局部皮疹、紅斑、瘙癢或皮膚潮紅、面紅、出汗等,出現相關癥狀 應及時停藥觀察。 2、全身性損害:寒戰、高熱、出汗、發熱。 3、呼吸系統:呼吸困難。 4、心血管系統:心悸、胸悶、心慌、血壓下降、血壓升高。 5、消化系統:惡心、嘔吐。 6、神經精神系統:頭暈、頭痛、頭脹、局部麻木。 7、皮膚及其附件:皮疹、瘙癢、潮紅。 8、用藥部位:靜脈炎。 9、其他:少數患者用藥后出現肝功能(ALT)、心肌酶(CK、CK-MB)等指標升高、眼脹。
查看完整 |
【禁忌】 | 1.對本品或丹參類藥物有過敏史或嚴重不良反應史者禁用。 2.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注意事項】 | 1、用藥前應仔細詢問患者用藥史和過敏史,過敏體質者,或有過敏病史、哮喘病史、肺功能不全者慎用。 2、用藥前應認真檢查配制后的滴注液,發現藥液出現渾濁、沉淀、變色、結晶等現象時不能使用。 3、藥品的稀釋應嚴格按要求配制,不得改變稀釋溶液種類、用量和稀釋濃度,配藥后立即使用。 4、本品尚無與其它注射劑混合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本品應單獨使用,禁止與其他注射劑混合 滴注;本品尚無與其它藥物聯合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信息,謹慎聯合用藥。 5、嚴格按說明書規定的劑量、給藥速度、用量療程使用,不宜過快滴注以及超劑量、超療程用藥。 6、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用藥反應,特別是開始30分鐘。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藥,采用積極救治措 施;用藥結束后應該在醫療機構至少觀察30分鐘。 7、用藥后出現過敏反應者應立即停藥并及時進行抗過敏治療。 8、合并心、肝、腎等嚴重疾病者慎用。 9、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10、用藥期間應定期復查肝功能(ALT等)、腎功能(BUN、SCr)、心電圖、心肌酶(CK、CK- MB)等。 11、本品不宜與含藜蘆的藥品同用。 12、本品臨床試驗患者的年齡為30歲到70歲,尚未在孕婦、哺乳婦女、兒童以及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進行過臨床試驗,因此,在孕婦、哺乳婦女、兒童以及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無法確定。不建議在上述人群中使用本品。
查看完整 |
【藥物相互作用】 | 本品尚無藥物相互作用相關研究。
|
【臨床試驗】 | 本品于2003年3月由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臨床研究,于2003年9月至2005年2月進行了Ⅰ、Ⅱ、Ⅲ期臨床試驗。 Ⅰ期臨床試驗為觀察人體對注射用丹參多酚酸的耐受程度,確定臨床給藥的安全范圍。Ⅰ期單次給藥耐受性試驗設五個劑量組,分別給予0.5支、1支、2.25支、3支、4支藥物,總計28人;連續給藥耐受性試驗分為1支和2支兩個劑量組,共計12人,一日1次,連續給藥14天。單次給藥和連續給藥的耐受性試驗用藥方法均為:注射用丹參多酚酸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滴速為30-40滴/分鐘。Ⅰ期臨床試驗結果推薦本品的臨床擬用劑量為1-2支/次/日。 Ⅱ、Ⅲ期臨床試驗為觀察注射用丹參多酚酸治療中風病(輕中度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恢復期之瘀血阻絡證的有效性和對人體的安全性。臨床試驗設計均采用多中心、隨機、盲法、雙劑量、陽性對照,對照藥物為注射用血塞通。給藥方法:試驗組(低劑量組):注射用丹參多酚酸1支,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靜脈點滴,一日1次。試驗組(高劑量組):注射用丹參多酚酸2支,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靜脈點滴,一日1次。對照組:注射用血塞通200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后,靜脈點滴,一日1次。用藥期間嚴格控制滴速,要求不高于40滴/分。療程14天。Ⅱ期臨床觀察病例數234例,其中注射用血塞通78例,注射用丹參多酚酸低劑量(1支)組77例,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高劑量(2支)組79例;Ⅲ期臨床觀察病例數為521例,其中注射用血塞通173例,注射用丹參多酚酸低劑量(1支)組173例,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高劑量(2支)組175例。Ⅱ、Ⅲ期臨床試驗納入的病例主要為中風病中經絡恢復期者瘀血阻絡證者,西醫診斷符合輕中度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者。年齡30-70歲。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在影響療效評價主要因素的組間分析提示具有可比性。 Ⅱ期臨床試驗結果:在中風病綜合療效方面,丹參多酚酸低劑量組總有效率優于血塞通組,丹參多酚酸低劑量組與丹參多酚酸高劑量組,丹參多酚酸高劑量組與血塞通組比較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中醫證候的療效,總有效率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積分改善的療效,各組兩兩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相關癥狀和體征的療效分析,各個組間均無差異。 Ⅲ期臨床試驗結果:在中風病綜合療效方面,丹參多酚酸高劑量組和丹參多酚酸低劑量組均優于血塞通組。中醫證候的療效方面,丹參多酚酸高劑量組優于血塞通組,其余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積分改善療效:丹參多酚酸高劑量組和丹參多酚酸低劑量組均優于血塞通組。中醫證候各單項癥狀復常率方面,治療期間三組中醫證候各項癥狀評分結果顯示:丹參多酚酸高劑量組、丹參多酚酸低劑量組均可明顯改善中風病引起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謇澀或不語,頭痛,肢體疼痛,麻木不仁,心煩易怒等癥狀,統計分析結果試驗組優于對照組。 丹參多酚酸高劑量組和丹參多酚酸低劑量比較,臨床痊愈率、顯愈率和總有效率差異多數無統計學意義。僅僅個別高劑量組優于低劑量組。 安全性方面:臨床試驗期間,Ⅰ期臨床試驗40例患者治療前后均進行了相關的安全性檢查,Ⅱ、Ⅲ期臨床試驗中治療組治療前后均進行了安全性檢查的例數:血常規498例、尿常規496例,便常規459例,肝功能(ALT497例、AST496例)、腎功能(BUN498例、Cr498例)、心肌酶(CK482例、CK-MB477例)和心電圖496例。多數治療治療前后均正常,有部分患者出現治療前正常治療后異常以及治療前異常,治療后異常加重者,多數異常或變化較輕,認為多數無臨床意義,與試驗藥物無 關。但少數變化較明顯,認為與試驗藥物可能有關。 Ⅰ期臨床的單次耐受性給藥,大劑量組(4支/日/人)用藥后3例用藥后出現頭暈癥狀,無其他不適主訴,持續約20分鐘左右,頭暈癥狀自行緩解。研究者判定與試驗藥物關系可疑;小劑量組(0.5支/日/人)1例用藥后24小時檢查心肌酶CK升高為648U/L,CK-MB升高為26U/L,1天后復查,CK為1549U/L,CK-MB為40U/L,7天后復查CK為261U/L,CK-MB為25 U/L,研究者認為可能是運動后感冒有關,與試驗藥物無關;用藥后少數患者出現了舒張壓的輕度降低,不排除與藥物有關。連續給藥小劑量組(1支/日/人),4例受試者用藥后輕度頭、眼脹滿感,研究者認為與藥物可能有關。 Ⅱ期臨床試驗:丹參多酚酸低劑量組(1支/日)有1例用藥1天后,血壓150/100mmHg,伴雙唇麻木,用降壓藥后仍未下降,第7天血壓170/110mmHg,停藥,血壓恢復正常,不排除與試驗藥物有關。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高劑量(2支/日)組1例用藥7天后,出現面部、耳后散在大量紅斑、丘疹,瘙癢,未處理,持續數小時自行消失。患者前一日晚進食蝦蟹,研究者認為不排除與試驗藥物無關。低劑量組2例,ALT、AST分別由治療前的30U/L、30U/L升高為治療后的127U/L、86U/L,1例由治療前的48U/L、38U/L升高為治療后的78U/L、45U/L,認為與試驗藥物可能有關。Ⅲ期臨床試驗,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高劑量組(2支/日),1例用藥第3天,輸液40分鐘后,出現皮膚潮紅,出汗,癥狀較輕,調慢滴速,未停藥,30分鐘后癥狀消失,繼續給藥后未再出現類似癥狀,研究者判定與試驗藥物可能有關;高劑量(2支/日),1例用藥1天后,自覺全身發熱,但體溫正常(36.8℃),無面部潮紅、全身皮膚無皮疹、無咳嗽等癥狀,1小時后自行消失,退出試驗,研究者認為與試驗藥物可能有關。低劑量(1支/日)1例,用藥第3天,自覺頭痛、眼脹,持續2小時,自行緩解,繼續給藥后未再出現類似癥狀,研究者認為與試驗藥物可能有關。高劑量組有2例CK、CK-MB治療后均輕度升高,1例CK、CK-MB分別由治療前的144.95U/L、28.8U/L升高為284.9U/L、34.35U/L,1例CK、CK-MB分別由治療前的153U/L、5U/L升高為560U/L、31U/L,復查后恢復至53U/L、13U/L,認為與試驗藥物可能有關;高劑量組有1例治療后CK-MB由原來的17U/L升高為43U/L,1周后復查降至20U/L,認為與藥物可能有關;低劑量組1例ALT、AST分別由治療前的36.8U/L、37.2U/L升高為治療后的79.1U/L、81U/L,療后復查分別為37.6U/L、39.2U/L,認為與試驗藥物可能有關;高劑量組1例ALT、AST分別由治療前的38.9U/L、37.3U/L升高為治療后的103U/L、85U/L,療后復查分別為32.7U/L、30.6U/L,認為與試驗藥物可能有關。
查看完整 |
【藥理毒理】 | 非臨床藥效學試驗結果顯示:本品可縮小局灶性腦缺血模型大鼠腦梗塞面積,改善腦缺血引起的行為障礙和神經癥狀,減輕缺血性腦水腫;抑制大腦中動脈血栓模型大鼠腦血栓形成,減輕血栓形成所致的局部缺血性腦組織損傷;可改善大腦中動脈合并同側頸總動脈結扎引起的大鼠腦皮層血流量降低;可抑制血栓形成,調節PGI2/TXA2的比值,抑制血小板聚集;離體試驗結果顯示,本品有一定的抗腦微粒體脂質過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可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調節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毒理學試驗結果顯示:Beagle犬連續給藥8周長期毒性試驗中,本品300mg/kg靜脈滴注給藥,可出現嚴重的惡心、嘔吐及體重增長緩慢,其中有一只(1/6)犬死亡,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出現明顯的心肌損傷,表現為心肌纖維變性及導致心肌斷裂,停藥時心電圖出現T波倒置;100mg/kg給藥期間也出現T波倒置。Wistar大鼠連續給藥8周長期毒性試驗中,本品600、200mg/kg腹腔注射給藥,血液生化檢查出現肌酐(Cr)明顯升高。毒理學試驗結果提示,本品較大劑量給藥可能有一定的心、腎毒性。 本品沒有完成全部生殖毒性試驗,未觀察對子代的安全性。
查看完整 |
【貯藏】 | 密封,置涼暗處(不超過20℃ )。
|
【包裝】 | 1支/小盒;1支/盒,配1瓶氯化鈉注射液(5ml) 1枚一次性使用無菌棘齒式快速自動溶藥器。
|
【有效期】 | 30個月
|
【執行標準】 | YBZ00252011
|
【批準文號】 | 國藥準字Z20110011
|
【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 | 企業名稱:天津天士力之驕藥業有限公司 這冊地址:天津市北辰科技園區
|
【生產企業】 | 企業名稱:天津天士力之驕藥業有限公司 生產地址:天津市北辰科技園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