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感染幽門螺桿菌或誘發胃癌#這個話題沖上微博熱搜榜第一,引發網友關注。

圖源:微博熱搜榜,侵刪
胃病在生活中很常見,常常吃了不干凈的食物就會引起胃痛,嚴重的話還會出現胃炎或是胃潰瘍的情況。其實,大多數胃病的“罪魁禍首”就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這種菌的“殺傷力”真的如此強嗎?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微生物種類,熱愛酸性環境,而我們胃的環境就很符合幽門螺桿菌的生長。一旦進入胃后,就會迅速生長繁殖,會引起組織損傷,誘發炎癥和免疫反應。
很多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之后,一般不會有明顯的癥狀,部分人會患上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從而出現腹痛、腹脹、反酸、噯氣等癥狀。
不過有很多人沒有去在乎這些癥狀,如果不去治療任其自由發展,當心可能慢慢會變成胃癌。
幽門螺桿菌是如何進行傳播的?
幽門螺桿菌有很強的傳染性,不但會通過“口—口”傳播,也會通過“糞—口”傳播。特別是家庭成員經常一起吃飯,一旦有一人感染了之后,其他人感染的風險也會增加。只要使用同一雙筷子將菜夾到嘴巴,或者是為別人夾菜時,都很容易引起傳染。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并沒有注意個人的衛生,便后沒有洗手或者只是用水隨便沖一沖,就立刻去餐桌上吃飯,或者是用手觸摸嘴巴,也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此外,有的人經常抽煙、喝酒,熬夜過后還喜歡吃火鍋或是烤串兒,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容易刺激胃粘膜,導致胃的抵抗力下降,也容易感染到幽門螺桿菌。
不小心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該怎么辦呢?
如果不慎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建議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進行殺菌治療。殺菌藥物有很多種,注意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藥物進行治療。
同時,在治療幽門螺桿菌的期間,還需注意以下幾點:
1、家庭實行分餐制:這種方式可以阻斷“從口入”的傳播途徑,還要使用公筷、公勺進行盛飯夾菜,不建議互相夾菜。建議定期把餐具煮沸消毒,煮20分鐘以上就可以讓幽門螺桿菌沒有“棲身之地”。
2、不吃生食和太燙的食物:生活中少吃火鍋、燒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這樣能夠加強對胃粘膜的保護。建議多吃蔬菜、瓜果,不喝生冷水、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
3、及時洗手:不管是飯前還是飯后都要勤于洗手,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雖然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一定就會得胃癌,但卻屬于胃癌的高危因素,還是需要引起注意。家庭中如果有成員查出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其他人也要引起重視,并及時到醫院去做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如果是高危人群,比如年齡大于35歲,并有胃癌家族史,或者是出現了幽門螺桿菌相關癥狀的,建議趁早進行胃鏡檢查,了解胃內詳細情況。